Search

教會和基督徒該如何看心理和精神疾患? ◎專任老師╱焦如品

身為團契主席的你,在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教會和基督徒該如何看心理和精神疾患? ◎專任老師╱焦如品

身為團契主席的你,在教會走廊碰到小組長守信,你問他:「你知道為什麼最近主佑都沒有來團契嗎?」守信左右看看,壓低了聲音說:「他最近憂鬱症復發,所以不想出門。」你非常驚訝,壓抑住想要大叫的衝動說:「怎麼可能?他看起來那麼陽光,而且靈命不錯,也很追求主……是發生了什麼事嗎?」

我們也可能會開始覺得,也許過去看到這個人的情形,原來未必是實況,他並沒有看來的那麼屬靈、有信心,他是否戴著面具在生活?若這個人本來就靈命冷淡,我們更會肯定的說,他會如此,是因為不夠追求愛主所致。然而這樣的想法,很容易讓我們對處於這類掙扎的弟兄姊妹有負面的看法,甚至在心裡對他們生出定罪和論斷。

任何時候僅憑一個病名,和對這個人表面的認識就妄下結論,都是很危險的作法。特別是當我們很快用「沒信心」、「得罪神」、「神的管教」、「不夠愛主」等罪名來論斷人,更是在當事人的傷口上灑鹽,使情況雪上加霜;讓很多與心理疾患辛苦作戰的基督徒和家屬,不但不敢將自己的問題和需要帶到教會和弟兄姊妹面前求助,反而感覺在教會裡受到的傷害,比在教會外面更大。
____________________

【華神專欄: 從神學進入社會】

面對世局動盪變化,世俗價值觀的各種挑戰,神學思想不是學術殿堂的專利,更要與社會文化產生各種對話。華神與基督教論壇報合作開闢系列專欄—「從神學進入社會」,邀請華神老師群一起輪流執筆,與讀者分享看見。

#華神專欄 #從神學進入社會 #焦如品


Tags:

About author
我們是:中華福音神學院(簡稱:華神) 「福音」:一直為華神所堅持,盼望培育出能夠真正體驗與願意傳揚基督福音信息的人。 超宗派背景的「神學院」:以信心尋求神的旨意與引導,完全依靠全球各地愛主的華人,認同我們的異象與事工,以禱告、財力 與人力來支持共同建立的神學院。
一九七〇年代因應大專校園學生工作的蓬勃新興,以及台灣本地福音廣傳的良好契機,華神在眾教會的託付之下創校,以培育學識、靈命與事奉緊密連結並平衡融合的神國工人為主要異象。
View all posts